2020年12月19-20日,为期2天的“第九届全国地理信息科学博士生学术论坛”成功举办。本次论坛采用线上方式进行,由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教育与科普工作委员会、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理论与方法工作委员会、等单位主办,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等承办。论坛开幕式和大会主题报告于12月19日上午在bilibili网站进行在线直播,参会人数高达1.5万人。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田立新教授和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教育与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汤国安教授分别致辞。最后,论坛开幕及主题报告环节分别由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闾国年教授、张书亮教授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成虎研究员做了《健康大数据与新一代GIS发展》主题报告,武汉大学吴华意教授做了《GIS(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未来与挑战》主题报告。

武汉大学沈焕锋教授做了《长江经济带典型生态环境参数的时空连续遥感监测》主题报告,北京师范大学张立强教授做了《时空大数据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 1-3)》主题报告。

南京师范大学陈旻教授做了《面向新时期地理学特征研究的地理建模与模拟系统设计思考》主题报告。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宋关福总裁做了《GIS基础软件技术创新之路》主题报告。

本届论坛共有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全国44所高校、科研院所的115名博士生,在13个分论坛上做了口头汇报。本届论坛简化了会议形式,凸显了学术交流,线上会议形式吸引了大批的学生和老师,每个分论坛均超过了100人,极大地拓宽了学术交流范围,创历届论坛人数之最。设置分会场及点评专家如下:
分会场1:地理智能建模
点评专家:冯永玖 教授(同济大学)陈逸敏 副教授(中山大学)
分会场2:测绘地理信息安全技术
点评专家:张黎明 副教授(兰州交通大学) 邱银国 副教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分会场3:时空大数据与智能分析
点评专家:杨慧 教授(中国矿业大学) 刘信陶 教授(香港理工大学)
分会场4:历史文化GIS
点评专家:张萍 教授(首都师范大学) 赵耀龙 教授(华南师范大学)
分会场5:人文社会科学GIS应用
点评专家:秦昆 教授(武汉大学) 何捷 副教授(天津大学)
分会场6:地球系统建模与模拟
点评专家:钟中 教授(国防科技大学) 张耀存 教授(南京大学)严蜜 副教授(南京师范大学)
分会场7:植被生态遥感
点评专家:程涛 教授(南京农业大学) 周艳莲 副教授(南京大学)
分会场8:数字地形分析与生态环境
点评专家:秦承志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赵伟 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分会场9:地表过程与时空推测
点评专家:段峥 副教授(瑞典隆德大学) 高红凯 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
分会场10:水环境遥感监测
点评专家:刘阁 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田礼乔 教授(武汉大学)
分会场11:灾害监测与模拟
点评专家:吴吉东 教授(北京师范大学) 胡桂胜 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孙鹏 教授(安徽师范大学)
分会场12: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可视化
点评专家:陈泰生 教授(滁州学院) 遆鹏 副教授(西南交通大学)
分会场13:地理信息资源分析与应用
点评专家:谭喜成 副教授(武汉大学) 路明月 副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论坛闭幕式于12月20日下午进行,由南京师范大学杨昕教授主持易智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张乾乾做了《畅谈GIS新技术发展及应用》专题报告。

最后由南京师范大学汤国安教授进行了论坛会议总结,他指出全国地理信息科学博士生论坛已经成为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教育与科普工作委员会和理论与方法工作委员会的重要品牌活动,是南京师范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学科在创新研究生人才培养、坚守地理信息科学基础研究的重要举措。通过对此次学术论坛的举办,使参会的博士研究生提升了自身的研究格局,增强了自身的创新竞争力,丰富了学科积累的平台,成为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一流学科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